自新冠肺炎发生以来,疫情一直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危难之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在这段“在家也能为国家作贡献”的特殊日子里,计算机学院的学子们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大军,用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召唤,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学院也及时挖掘典型,在公众号对学生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宣传,在全院范围内传递出青春正能量。
截至目前,学院共有13名学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201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的卢玥含利用休息时间,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跟着妈妈在小区门口做志愿者,帮工作人员检查出入证、测量体温。她的事迹被社区公众号、中国公益记录者在线、网易新闻、新浪看点、凤凰新闻、中国快报、百度新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唐山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的冯佳鑫每天坚守在村口防疫站点,认真地做好每一位出入人员的登记和测量体温工作,不厌其烦地向进出村人员讲解政策和戴口罩的必要性,赢得了当地村民和村干部称赞,并被中国共青团杂志、三秦学联、宝鸡检察院微博、手机搜狐网等多家媒体平台报道。2017级物联网工程3班的张牛昊在疫情发生后主动加入当地县团委组织的志愿者队伍当中,与村干部们一起坚守在防疫一线。起初,他们骑着摩托车去各个乡镇村口的检查点去采访报道一线基层干部,做疫情新媒体宣传的简单工作。后来,在党员村干部的引领下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集体换下上了年纪的村干部坚守在疫情的风头,每天检查出入村口的来往车辆,为出入的陌生人员测体温并做好登记,他们的事迹被共青团佳县委员会报道宣传。2017级物联网工程1班宁静与几个同学一起参与了家乡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红星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志愿者们分组轮流在社区关卡值班,对进出的人员进行登记检查、测量体温、消毒;帮社区挨家挨户排查在户人员、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收集各家各户碰到的困难反馈给居委会,她的事迹被合阳县电视台报道。2018级物联网工程2班的郭汝昂参加了阳谷县义工联合会,与联合会的成员们一起在各个路口劝导居民不出门、不聚会、勤消毒、戴口罩,并且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登记,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扬和肯定,他本人也收到了村民送来满含谢意的“疫情无情人有情,致敬最美逆行人”的锦旗。作为一名义工,他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一以贯之,因为他知道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守护,祖国母亲就多一份安宁。回到老家的2017级软件工程2班的林钰淏积极响应党、团号召,主动到村委会报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起初,他在村中不定时巡逻,劝散聚众集会的村民,给他们讲解疫情的发展情况和防控要点。春耕临近时,村里的干部同志也有很多农活要准备,他主动承担了在村口执勤站岗的任务,在守卡同时为路过群众讲解防控知识,得到了村委会同志们的一致好评。二月初,2018级软件工程2班焦可欣通过同学群得知县上需要志愿者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消息,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觉得能为此次战“疫”献出一份力量,是莫大的荣幸。早前她在村中做防疫宣传和疫情排查登记,后来在村上的检查点和其他几个志愿者、村干部轮流值守,共同开展出入车辆和人员询问、登记、测量体温、车辆消毒等工作。作为一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2018级物联网工程1班的姬小建以实际行动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和村上的负责人每天守在村口,为出入人员耐心讲解自我防护知识,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出入人员和车辆的登记工作。2017级物联网工程3班的郭婕主动提出在村口值班,检查来往车辆,消毒登记,以实际行动为这场战“疫”默默奉献着力量,展示了大学生党员的新时代风采。2018级物联网工程1班的孙海辰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行列,测量体温,检查出入证件和排查外来人员出入情况成了他每日的工作内容,认真、耐心、细致地把每一项工作做好,不断提升自身社会实践能力,对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满足。2017级物联网工程2班的董力主动参与家乡抗击疫情志愿工作,他每天坚守在村口防疫站点,谨慎地做好每一位出入人员的登记工作,不厌其烦地向进出村人员讲解政策和戴口罩的必要性,为遏制疫情蔓延贡献力量,他的事迹被蒲城县政府官网宣传报道。2018级物联网工程1班的张加凤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于是便主动请缨,自愿加入到这场战“疫”中去,她积极参加了村中的大学生志愿活动,在关卡处值班,对进出的人员进行登记并测量体温,以实际行动为构筑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贡献了青春力量。2018级软件工程1班的杨玉芳自愿加入家乡抗击疫情志愿者队伍,同全村干部、党员、大学生志愿者一道,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积极行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村口登记进出人员信息,为每位进出人员测量并记录体温,得到了家乡人民的肯定。



这些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同学们,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竭尽全力投身群防第一线,有力地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人的风貌,是“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的最好印证,今后学院将继续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及服务工作,推动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学校创建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文/计算机学院党委 审核/张炳武)